找到相关内容140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之法将-----长老尊者舍利弗传

    第三所说的个性特质。   (5) 这是指《增支部》第七集,第五十八经。   (6) 《相应部》第七十四经,《长爪经》。   (7) 证得无碍辩智的事,是在论释中加进去的,舍利弗在《增支部》第四集,...)之后。以上二者均在七部阿毗达磨论的卷首。在《法聚论》中解释说四十二对句,可能是尊者所作。   二、《法聚论》的〈概说〉和〈义释品〉[11]。   三、制订阿毗达磨念诵的顺序(vacanamagga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70942694.html
  • 论更敦群培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

    两次,收录在那塘版《丹珠尔》显宗部Ma函。  第一颂皈敬三宝,第二至三颂说明造论的因由,其余各颂共分十,分别阐明发菩提心(四)和修菩萨行的方法(六)。第一(33颂);第二(65颂);第三(...艺术、民俗、地理、考古、医学等方面都有著述,并有多部翻译作品,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。这从他由印度带回的那只“黑色旅行箱”的内容可以看出:“(箱子里)装满了著译作,其中既有大部头的书籍,也...

    杜永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5943028.html
  • 阿底峡《菩提道灯》内容研究

    能得到菩提了,什么是菩提正因呢?第三说:‘六波罗蜜是菩提正因,四无量心三十七品诸万善行共相助成,若菩萨修集六波罗 蜜, 随其所行, 渐渐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’,(53)如此就将龙树时代所整理出来的...行各种菩萨所应行时是行心。所以在论的第三持菩提心(发菩提心)说:‘如前诸善逝,发起菩提心,于菩萨学处,依次住于彼,如是利益众,(我)亦发菩提心,于菩萨学处,依次住于彼。如是具慧者,极持菩提心,为使其...

    张福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0143977.html
  • 从对传统办学指导思想之反思谈佛教教育的未来

    专长的弟子教导不同根性的众生。这在《杂阿含经》杂因诵第三中有详细的记载:   “时,尊者憍陈如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,一切皆是上座多闻大德,出家已久,具修梵行;复有尊者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,一切...大多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。第三阶段:自五十五岁离开鲁国至六十八岁周游列国十四年中,孔子并没有停止过教育活动。他在卫国、陈国先后住了数年的时间,并没有从政,弟子就在身边,师生之间不可能不进行学术研讨。他...

    净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5344089.html
  • 君主法规论(1)

    。  天上地上与地下,所有智者之慧莲,  皆依君主日绽放,是故三地增吉祥。  君主法规论第二品终  第三 观察行为  一切君主诸行为,详察细审慎行持,  诸多未经观察行,虽小亦成毁名因。  君主当住...群星所环绕,住于善规虚空中,  高尚品行具光辉,宛如满月之君主,  天界诸天能生喜,何况说是人间众?  是故善行之君主,住于何处增吉祥。  君主法规论第三品终  第四 观察语言  世间一切取舍事,皆...

    全知麦彭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1144413.html
  • 欧美学界中观哲学诠释史略

    Madhyamakahrdayakarika)第三〈真实知之探究〉第266-360诗颂及其自注《思择焰》(Tarkajvala)。他除了译注这部份的原典之外,全书采取别出心裁的诠释策略,将清辨的空性思想「重置」...~P·~~P)中的第三、四句是否违背矛盾律?若是违背,那么龙树的逻辑是否为「另类」的逻辑或辩证法?此问题引发许多后续的争论。在《印度与中国的早期中观学派》罗宾孙先引述汉译青目释与月称《净明句论》,指出...

    林镇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045120.html
  • 《菩薩瑜伽行四百論注.第七品斷貪愛的方法》初探

    Dharmapaala and candrakiitti Vol.I,p.1;1990. 塚本啟祥等著, 頁 237。 8 惠敏法師指導本所及法光學生,選取本論各品為畢業論文,已通過第三、十五...《菩薩瑜伽行四百論注.第七品斷貪愛的方法》初探 釋見愷 中華佛學研究所 提要 月稱注解提婆《四百論》之《菩薩瑜伽行四百論注》共十六,前面八是說法之百義,就實踐方面說輪迴的恐怖,勸修解脫行...

    釋見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5145583.html
  • 三法度论初探

    第三真度:果(佛、辟支佛、声闻) 第二:恶(恶行、爱、无明) ┌身恶行(杀、盗、淫) 第一真度:恶行├... 第三:依(阴、界、入) ┌色阴 第一真度:阴├行阴(身依、口依、心依) ...

    周伯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1745888.html
  • 佛典中的“观“与“念”(2)

    中的第三。凡属这一的人,也都相信因果,而不毁谤大乘佛法,而且还发愿成佛,追求无上大道。又能以此功德,回向到求生极乐世界去。这样的修行人,在世寿将尽时,阿弥陀佛及观世音、大势至,有其他许多菩萨,...的观想方法,可总称为上辈往生观,亦即第十四观。  十五、中三生想观  观想的第十五个方法,是中三生观,即中上生、中中生和中下生。现在先说中上生观,系属九品往生中的第四。释迦牟尼佛继上品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548127.html
  • 觉囊派寺院组织及修学制度

    世俗三乘道次第者,全书将《般若经》划分为八七十义来逐品解释,即第一一切种智十义、第二品道相智十一义、第三一切智九义、第四圆满一切相现观加行十一义、第五顶现观加行八义、第六渐次现观加行十三义...藏传佛教各派所重视。这方面的主要疏释本是曼木达哇的《现观庄严论本释总义大疏般若庄严论》的第一一切种智上、中、下三部和第二品道相智、第三品基相智、第四圆满一切相现观加行、《般若波罗蜜多秘籍现观庄严论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5648443.html